2018-08-13
关键词:应收账款 金融工具原则 保险业 预期丢失法 利率
关于广阔工商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坏账预备的计提办法由“已发作丢失法”改为“预期丢失法”无疑是新金融工具原则带来的一大重要改变。尤其是关于应收账款中的“好账”,坏账预备终究要不要提、该怎样提、实务影响有多大,已成为实务中遍及重视的问题。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扼要谈谈咱们的观点,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Q&A】
问:“已发作丢失法”改善为“预期丢失法”后,应收账款坏账预备会添加吗?
答:有可能。从概念上说,依照传统的已发作丢失法,只要当应收账款现已“变坏(有客观依据标明其发作减值)”时才需求计提坏账预备;新原则的预期丢失法下,即使应收账款还没有变坏,也要估量其未来变坏的概率并相应计提坏账预备。
换言之,“好账”也要考虑计提“坏账”预备。关于这些好账而言,不只坏账预备计提时刻上“更早了”,并且在较早的管帐期间内看起来“更多了”。
另一方面,坏账预备的添加起伏因企业而异,不只取决于企业怎么施行预期丢失法,也取决于应收账款本身的质量,实践上还取决于企业从前估量已发作丢失时的稳健或慎重程度(例如,假如企业在从前的估量中选用了相对保存的假定,新旧办法变换影响可能比较有限),这个不难理解吧。
【Q&A】
问:为好账计提的坏账预备是不是“隐秘预备”呢?
答:不是。所谓好、坏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彼此转化的,坏账都可能从良,谁能担保好账必定不会失足?想象一下,假如企业把好账洁净地出售给第三方,是不是也要参阅其未来变坏的概率给予相应的扣头?换言之,不管你提或不提预备,丢失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从这个意义上说,预期丢失法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实践。
【Q&A】
问:新旧原则变换时,假如补提坏账预备,会不会影响本年的成绩查核?
答:不会。依据新原则的联接规则,这一调整会表现于期初留存收益,故不影响本年的成绩,也不影响以前年度的成绩(假如企业未调整前期比较财务报表的话),只是会影响净资产。所以,假如对净资产有“保值增值”的查核目标的话,需求有备无患,及早和利益相关方交流施行新原则带来的影响。
【Q&A】
问:记住旧原则下运用已发作丢失模型时,独自评价中没有发现坏账痕迹的,仍要求归入具有相同危险特征的组合中测验,但新原则下不再着重这一点,这是为什么?
答:这其实是一个概念性问题。望文生义,已发作信誉丢失法下,应收账款只要“变坏”后才需求计提预备。不少景象下,虽然“有没有变坏”在独自评价时渊深难测,但在组合评价时却是洞察全部,这就是闻名的“大数规律”。举个比如:经济危机中,某企业收到上级下达的10%裁人目标,一周后决议名单,而该企业总共只要10人。可是裁谁好呢?看你也不像,看他也不像,个个都是好职工,即使抓阄决议,每个人“中枪”的概率也只要10%,归于“几乎不可能发作”的事项(独自评价中没有依据标明发作减值)。可是,从企业全体动身,却注定了总有一个倒霉蛋将于一周后浮出水面(组合评价中有依据标明其间10%发作减值)。所以,站在不同的台阶上,看见了不同的景色。
那么,为什么新原则不再着重上述要求了呢?原因很简略,预期信誉丢失本来就是指“以发作违约危险为权重的信誉丢失的加权均匀值”,这意味着即使仅作独自评价,也相同需求依照发作坏账的概率计提预备,而不管其发作概率多么低,看似多么“几乎不可能发作”。换言之,在预期丢失法下,不管独自评价或组合评价,理论上都是相同的,背着抱着一般沉。理解了么?
【Q&A】
问:新旧原则下都有“组合评价”的概念,两者是一回事吗?
答:不完全相同。旧原则下的组合评价只是针对已发作丢失,而新原则下的组合评价还包括预期丢失。在上一问中,难道说一个“坏人”浮出水面后,其他九个“好人”果然无忧无虑了吗?
关于“组合评价”这一思维,在保险职业中有十分精妙的运用。举例而言,保险公司为了计量车险预备金的需求,将车险丢失区分红“已发作已陈述”、“已发作未陈述”和“未发作未陈述”三类。假定车辆发作事端并报案,保险公司针对现已报案的“坏车辆”核算“已发作已陈述丢失”,类似于已发作丢失法下依照独自评价量提的坏账丢失;接下来,因为在每一期财务报表日,多少总有一些现已发作事端的“坏车辆”还没来得及报案(横竖48小时内报案有用),保险公司依据大数规律来估量“已发作未陈述丢失”,类似于已发作丢失法下依照组合评价量提的坏账丢失;终究,关于其他没有发作事端的“好车辆”,虽然当下没有事端发作,不等于未来必定不会发作事端,所以保险公司仍依据大数规律来估量“未发作未陈述丢失”,这就类似于预期丢失法下依照组合评价量提的坏账丢失了。这么说,清楚了么?
【Q&A】
问:关于同一集团内其他成员公司(兄弟公司)的应收账款是否需求考虑计提预期信誉丢失?
答:需求考虑,亲兄弟,明算账。当然,假如控股股东实力雄厚,以往常常照顾和支撑兄弟公司,集团内部存在紧密有用的财务管理的话,也能够考虑控股股东供给隐性担保的效果。
【Q&A】
问:假如前史上没有发作过坏账,是否需求考虑计提预期信誉丢失?
答:曩昔没有,不等于未来必定没有,全部皆有可能。实务中,能够参阅客户的信誉评级来估量其变坏的可能性(例如,AAA或BBB别离对应着不同的违约率)。假如缺少信誉评级,能够参阅类似的其他客户的信誉评级或许前史上发作坏账的经历数据。别的,假如本企业经营前史较短或刚进入新事务范畴不久,还没有积累下充沛的前史经历数据,能够考虑学习同职业其他公司对类似客户计提坏账预备的经历。
【Q&A】
问:关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客户,因为在买卖中处于强势位置或许付款批阅程序繁琐,常常无故拖欠一年乃至两年以上,但终究都会全额付款。关于这样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预备时需求考虑因为拖欠形成的钱银时刻价值上的丢失吗?
答:取决于应收账款的实践利率是否为零,因而需求归纳考虑新收入原则的要求。
依照新收入原则的要求,不管出售合同或企业的信誉方针怎么约好账期,假如企业合理预期实践收款期将超越一年,除非应收账款显着不包括严重融资成分(例如用于质保的工程款尾款),不然应当依照经过折现的买卖价格承认出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这意味着,应收账款的实践利率不为零。因而,上述景象不只少承认了收入,并且当客户在预期之外又发作拖期时,因为折现金额进一步下降,也会导致坏账预备相应添加。
实务中,关于预期一年内收款的应收账款而言,往往不包括或许能够不考虑严重融资成分,因而应收账款的初始入账金额就是买卖价格,这意味着实践利率一般为零。在此前提下,假定客户意外拖期,但预期仍能全额回款的话,因为实践利率为零,经过折现后的买卖价格也不会发作改变,因而,钱银时刻价值上的丢失不会反映为管帐意义上的坏账丢失。
【Q&A】
问:新原则对金融资产减值丢失提出了杂乱的“三阶段法”,即使金融企业也颇感压力。关于广阔工商企业而言,新原则有没有供给简略易行的办法?
答:有。虽然新原则要求企业对其他应收款、托付借款等金融资产运用“三阶段”减值模型,但对应收账款要求或答应运用简易办法,即不需求区别“三阶段”,而是直接核算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誉丢失。简易办法下,企业不需求盯梢判别“信誉危险自初始承认后是否明显添加”,不需求考虑应当依照“12个月”仍是“整个存续期”计提坏账预备,减轻了管帐工作担负。
【Q&A】
问:新原则下是否能够运用账龄剖析法或逾期天数法?假如答应,与过往实务中的运用比较有没有改变?
答:能够。账龄或逾期的天数的长短一般意味着不同的坏账危险,账龄或逾期天数越长,坏账丢失可能越高,以此为基础估量未来坏账发作的概率或金额相对简便易行。
但是,因为预期丢失法要求“好账”也要考虑计提坏账预备,因而,“账龄不超越三个月”或许“没有逾期”不再成为不提坏账预备的理由。有道是,“好账不提当年勇”啊。
【Q&A】
问:实务上,怎么在前史丢失率的基础上运用前瞻性调整?
答:前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地类似。实务上,企业应考虑结合前史经历数据以及外部经济数据,防止“天马行空”似的片面判别。例如,企业能够经过调查曩昔不同经济周期时的前史丢失率,剖析未来可能比较挨近前史上哪一个阶段,由此进行前瞻性调整。
例如,工程机械制造职业的兴衰和固定资产出资规模总是息息相关,在固定资产出资扩张阶段中,客户的信誉危险可能较固定资产出资缩短阶段中的丢失率有所下降。因而,企业无妨先判别职业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然后再参阅前史丢失率中高位、低位或均匀值等猜测坏账率。
【Q&A】
问:为组合评价需求,企业需求考虑将应收账款依照危险特征区分不同的组合吗?
答:需求考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客户集体往往预示了不同的信誉危险特征。例如,不同职业的客户的危险可能不同,不同地域的企业的危险可能不同,大客户和小客户的危险可能不同,批发和零售客户的危险也可能有差异。因而,只要将应收账款区分在具有类似危险特征的组合中加以剖析才更能提醒客观规律。
【Q&A】
问:运用账龄/逾期天数剖析法时,时刻段是否区分得越细越好?
答:不必定。账龄/逾期天数的时刻段的区分应当尽可能反映坏账丢失对其灵敏程度。例如,关于某些企业来说,依据前史经历,三年以上账龄的根本收不回来,因而企业最长的时刻段区分到三年以上就足够了。而关于另一些企业,逾期180天是一个“坎”,表里冰火两重天,企业应当考虑将逾期180天前后区分在不同的账龄段。
【Q&A】
问:能否简略举例说明,怎么针对某一特定应收账款组合运用账龄剖析法?
答:企业向很多经销商出售产品,应收账款单笔金额小而涣散,企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笔应收账款的信誉危险进行独自盯梢。企业依据前史经历,判别“账龄”是该应收账款组合的重要信誉危险特征,故运用账龄结构信誉危险矩阵。
第一步(数据汇总与收拾)
企业调查并汇总了曩昔四年的账龄散布的状况:
第二步(迁徙率核算)
在搜集汇总了账龄数据后,企业进一步核算各账龄段的迁徙率如下:
*当年迁徙率为上年底该账龄余额至下年底仍未收回的金额占上年底该账龄余额的比重。例如:20X4年底一年以内余额为300,000千元,至20X5年底仍未收回的部分会迁徙至1-2年期间,为30,000千元,由此得到一年以内的迁徙率为10%(30,000/300,000=10%),其他期间迁徙率也以此办法核算。
第三步(丢失率核算)
依据前史期间对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进行独自评价的经历,企业估计账龄善于三年的坏账率为100%。一起,企业依据三年均匀迁徙率状况核算出各账龄的前史丢失率如下:
第四步(前瞻性调整)
企业以为,现在的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将对应收账款收回状况发作必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在前史丢失经历基础上反映当时预期,企业依据以往经历和判别,估计三年以下账龄的预期丢失率很可能比前史丢失率进步5%,终究得到20X7年底预期丢失率和预期丢失预备如下:
【Q&A】
问:能否简略举例说明,企业怎么经过“信誉危险等级”发表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
答:这是《企业管帐原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八十七条的要求,意图在于协助财务报表运用者评价企业的信誉危险敞口并了解其严重信誉危险集中度。其间,“信誉危险等级”是指依据金融工具发作违约的危险对信誉危险区分的等级。
举例而言,关于选用“逾期天数剖析法”的企业而言,能够考虑依照应收账款的组合以及依据逾期天数区分的时刻段发表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及其预期信誉丢失率。以下参阅自《企业管帐原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运用攻略的例31:
快搜科技:新金融工具原则攻略发布:“好账”也有“坏账”预备?
SEO服务 请找快搜4006-838-166
本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去